当前位置:  首页星闻电视详情

《黑镜》第3季:英剧变美剧,还是神剧吗?

发布来源:    发布时间:2019-01-15 00:09:42

那个并不遥远的未来那个并不遥远的未来

  戴嘉辰/文

  2011年英国Channel 4推出了一部只有3集的迷你剧,名为《黑镜》(Black Mirror)。在播出前Channel 4并没有进行什么宣传,一干主创大多默默无闻,只有几位演员算是脸熟,但这在巴掌大的英国演艺圈中并不奇怪。唯一能看出点端倪的只有编剧查理-布鲁克 Charlie Brooker,因为同年他刚刚制作了一部六集的BBC纪录片《看电视毁人生》(How TV Ruined Your Life),此剧中他尽显个人恶趣味,无限放大了电视文化的负面影响,还把英国史上最雷人的电视剧桥段做了个整体大串联!布鲁克因此被冠上鬼才之名,犀利、讽刺、重口成为他的标签。

  此时,大家还没意识到,对布鲁克来说可不仅仅是犀利、讽刺和重口那么简单……

  于是,“默默无闻”的《黑镜》播出了……

  然后,看过的人都不好了。

  无数人表示“被震撼”、“受到冲击”,甚至有人产生“恶心”、“反胃”、“呼吸急促”的不良肢体反应,亦有个别案例长时间沉浸在此剧带来的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,直至影响到正常生活接受治疗。随后就是对这部剧集的疯狂解读,而查理-布鲁克则迷之微笑的看着这一切。

  随后的2年间,查理-布鲁克又打造了《矢在弦上》(A Touch of Cloth)这部神经大条、足以让人笑成二逼的罪案恶搞剧,再次让人质疑他的大脑回路到底是什么构造?同时在2013年推出了《黑镜》第二季。这次他解释了剧名“黑镜”的由来——当你关掉手中的电子设备后,那逐渐黯淡的屏幕就像一面黑色的镜子,看见的只有你自己!

  这个说明诠释了布鲁克在这部剧中挥之不去的科技情愫,以及最常用的近未来时间设置,但同时也渐渐被扣上了“科技唱衰论”的帽子。很多评论人认为他对科技的发展持悲观态度,进而唱衰人类的未来,有刻意丑化的嫌疑。对此,布鲁克依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。

  去年,美国电视产业的新霸主Netflix买下了《黑镜》的制作和播映权,意味着《黑镜》正式“嫁”到美国,由英剧变为美剧。此消息一出四方哗然,赞者认为这对《黑镜》本身来说是好事,毕竟美国的电视剧制作流程更加“规范”,不像英剧那种“想起来拍,想不起来等几年”的任性。损者认为英剧转美的失败案例太多,从最早的《皮囊》、《IT狂人》、《我欲为人》、《火炬木小组》再到近期的《小镇疑云》,大多惨不忍睹,更何况是《黑镜》这样的大神剧!随着Netflix公布《黑镜》第三季容量为12集!更是让人产生多而滥的担忧。不过奈飞很快就放出消息安抚大家情绪,称还会沿用编剧查理-布鲁克,并加大资金调动资源以示重视。

  如今第三季的前六集已经全部放出,一如预期的那般引发大讨论。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查理-布鲁克的一些变化,他真的是“科技唱衰论”的拥护者吗?为什么宣传海报中会出现“Future is Bright”的字样?Netflix真的是一个出色的神剧“接盘侠”吗?今天就让我们来一一解读。

  大牌卡司群

  可以看出,Netflix这个“新爸爸”还是为干女儿花费了不少心血,最直观的就是卡司团的扩容,由于剧集容量猛增,我们也看见了越来越多的熟面孔。

  从电影圈跑来的有著名导演朗-霍华德(正在我国公映的《但丁密码》导演)的女儿布莱丝-达拉斯-霍华德

  而她的上一部影片正是全球横扫16亿的《侏罗纪世界》

  还有《龙虎少年队2》的最佳新人怀亚特-罗素

  当然也不能忘了《权力的游戏》客串组:

  “师姐”菲伊-马赛

  “佣兵波隆”杰罗姆-佛林

  不过,最大牌的还是这位

  处女作就是被奉为经典的《猜火车》,出演过《大西洋帝国》,如今一座艾美在手的凯利-麦克唐纳!

  除此之外,还有来自《纸牌屋》的迈克尔-凯琳,新版《根》的主演马拉基-卡比,强大的卡司团队保证了表演层面的优秀。而这也是“美剧”《黑镜》的一个主要变化,毕竟英剧更注重故事性,美剧则是个人角色的塑造。

  并不遥远的未来

  有人说,喜剧其实就是将生活中的一些莞尔提炼出来再夸张变形,最终达到爆笑人生的效果。查理-布鲁克这个曾执笔过《看电视毁人生》、《矢在弦上》的讽刺大师,自然明白夸张手法的精妙之处。而细细想来,其实《黑镜》也是如此。

  回想一下堪称经典的“首相X猪”开山集,《一千五百万的价值》乃至《圣诞特别篇》等等,布鲁克不过是提取了现在已有的某种雏形科技,将其夸张(完善)甚至极端化,最终延伸至道德层面进行碰撞——这是他在《黑镜》中最常用的手法,同时也是故事时间点往往设置在“近未来”的原因。

  而改嫁后的第三季,自然也跑不了。

  首集中全民评分的社交软件,第二集的VR技术已真实存在;第四集的圣朱尼佩洛系统,第五集的麦斯系统,第六集的机械蜂(来自于“当蜜蜂绝迹后,人类只能存活四年”的论调)都已具备理论雏形并在研发之中。而Netflix选择《急转直下》作为首集和主推集,自然是因为与现实的相近性。

  前不久刚我看过一篇名为“为什么我发朋友圈就一定要回你消息”的文章,事情源于作者在外游玩时,没顾上回复某人的消息却发送了朋友圈,导致对方大发雷霆,进而引出社交软件也能引发道德绑架的话题。而在《急转直下》中,社交软件已不是绑架这么简单,而是变成为整个社会评判的标准。这样的生活看似荒谬,但真的离我们很远么?

  如今无数人在朋友圈中精心修饰自己的生活是为何?为什么大家如此关注微博的粉丝数,Ins、Twitter、facebook的followers数?你上淘宝购物前是不是要看看店铺评分?选外卖、滴滴、优步时是不是也要看看综评?甚至前不久我亲耳听见一位大妈在介绍对象时说到:“把对方的微信加上,看看朋友圈不就知道这个人是啥样了么?”

  刘慈欣曾指出过贫富差距崩溃的临界点——“知识直接写入大脑”,布鲁克也点明了社交媒体的边界——当“点赞之交”从言论层面拓展到现实与身体层面,第一集中社会评分替代了我们的个人形象,进而影响到生活的种种;第六集中言论攻击转化为实质性伤害——还是最高级的死亡伤害,而这就是前几年诸多“网络人肉”“扒皮”的心理起因!当攻击不再是“键盘专利”而是会产生实质性后果时,会怎样呢?

  同样,真正体会过VR科技的朋友相信都明白,想吓死人根本不需要巨型蜘蛛、谋杀女友的轮番上阵,大家爱看恐怖片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中,当VR模糊了你的带出感,吓死人可能真的只需0.04秒。

  这就是查理-布鲁克每次都能震撼我们的原因,那个未来并不遥远。

  新瓶装老酒

  布鲁克其实并非一个坚定的创新主义者,他尤其长于对某些经典论调的再包装。第三季上半段中除了科技,我们还可以看到两个“老生常谈”的主题——隐私和歧视。

  隐私在两集中有所体现,第三集中主人公因为某些“不检点”行为被抓住把柄,被迫执行一系列任务,最后尽管完成了一切,秘密依然被泄漏。第六集遍布全国的机械蜂,虽然只是为了维持生态,却也在政府的威逼下加入了监视功能。

  而布鲁克的出彩之处在于,他没有重复别人已经讨论了无数次的话题,而是拔到了新的高度——这些窃取他人隐私的黑客,看似维护了正义,但主人公至始至终都没有伤害他人,只是有不良取向而已。而且若真是为了正义,大可直接暴露这些不可见人,却偏要胁迫他人抢劫银行甚至自相残杀,难道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变态私欲?

  第五集《战火英雄》的歧视话题更为常见,优等基因人群视劣等基因族群为毒瘤,不惜动用武力将其屠杀,这正是人种歧视发展到极致的体现(例如希特勒屠杀犹太人)。此类型的作品比比皆是,而布鲁克再次将它和观感科技相结合,成功让你产生心塞之感。

  Future is Bright

 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发生了一起凶杀案,凶手是一个小男孩,他在路边小摊上购买了一把水果刀后刺杀了一名妓女,当警察找到摊主时,摊主张开双手说:“我只是卖了一把水果刀而已,这件事只能怨人,不能怨刀”。

  每当有人大肆批判手机或社交软件将人们变成低头族时,我都会苦笑一番。真的是手机和社交软件的错吗?从最早遍地架设的IC卡电话亭,到俗称 “BP机”的传呼机,再到摩托罗拉生产出的第一款砖头手机,直至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,人们对便捷式通讯的渴求无可厚非,赋予社交软件过度权力的,是我们自己。同样,VR技术最早的开发目标群是地产漫游、商业招租的虚拟样板间、场馆仿真、多专业协调等领域。本季中的圣朱尼佩洛系统初衷是帮助治疗老年痴呆,麦斯是缓解士兵们的PTSD,机械蜂巢更简单,就是代替已经灭绝的蜜蜂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而已。

  至于这些科技剥离了“灵魂”和肉体造成存在危机(圣朱尼佩洛),分离了意识和行为使人成为傀儡(麦斯),甚至沦为新式杀人工具(机械蜂巢),真是技术的错吗?

  科技没有错,只是我们自己用坏了而已!

  ——只能怨人,不能怨刀

  所以查理-布鲁克真的拥护“科技唱衰论”吗?第一集中女主角的弟弟和路上偶遇的老妇人,他们游离在评价体系之外依然生活的怡然自得。现实生活中,我们身边同样有大批不刷微信、微博只将其视为工具的朋友们。第三集的圣朱尼佩洛系统更是成就了一段跨越地域、种族、性别和年龄的感情,完善了临终关怀,若有一天上传到“云端的”他们厌倦了这种生活,同样可以选择二次死亡。

  布鲁克写下的这些剧情,似乎让人觉得不那么《黑镜》了,但实际上却是他乃至《黑镜》的真实自我定位——《黑镜》只是技术乐观者的赞歌和技术悲观者挽歌之间的不和谐音调,音频等同于警报而已。从播出伊始它就时刻警告我们,不要让片中所演变成现实!

  毕竟,只有人类自己,才能让Future is Bright!

  Netflix还是好爸爸

  虽然英剧转美的死亡案例数不胜数,但依然出现了美版《办公室》、《纸牌屋》这样的优秀案例。而轮到《黑镜》第三季,它不可避免的带有了美剧的某些特征,比如说政治性增强,必然要关注LGBT群体,总得给涉及一下种族问题(并安排一个黑人主角),但也最大范围地给布鲁克提供了发挥空间。

  另外一点就是雄厚的资金注入,这一点从一季扩容12集、每集增量1小时就能看出,视觉呈现还有整个第四集的怀旧风情,第五第六集细致入微的动态特效等等,Netflix一直给人后台强硬之感,每次预算都深不见底(当然也很少公布),近几年推出的剧集更不乏烧钱的主儿。从10月份Netflix公布的财报来看,仅今年第三季度就烧掉了5.04亿美元,前三个季度的烧钱量更是达到13亿!就这,官方发言人还称他们未来的原创投资将突破60亿,这对可以预见的《黑镜》第四季甚至第五季来说,都是好消息。

  在Netflix的强大支持下,我们也看见了布鲁克的变化,比如说更加大胆的剧情铺展,优秀卡司+更多时长=更细腻的人物刻画,以及弱化文学式美感,突出娱乐性元素等等。在此也可以展望下半季,我相信“近未来”科技依然会是主流,“不那么《黑镜》”的剧情将增多,而看完后,依然会让你整个人都不好了。

  

相关资讯

相关推荐